nodejs是如何和libuv以及v8一起合作的?(文末有彩蛋哦)

发表于 2019-11-17
更新于 2024-05-23
分类于 技术专栏
阅读量 26999
字数统计 17806

该文章当前使用的nodejs版本是v13.1.0(网上那些分析nodejs源码的文章不写清基于的版本都是耍流氓),非常干货的一篇文章,请耐心阅读,否则建议收藏

阅读本篇文章之前请先阅读前置文章:

读完本篇文章你会掌握:

  • nodejs启动过程
  • nodejs模块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加载过程和原理
  • nodejs中的js代码调用C++函数的原理
  • 额外的面试题~~

1、Nodejs依赖些啥?

首先,nodejs提供那么多模块,以及能在各个平台上跑的飞起,不是因为js很牛逼,而是因为底层依赖了一些你不知道的技术。最大的两个依赖便是v8和libuv。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帮助你将js代码转变成可以在各个平台和机器上运行的机器码,另外一个帮助你调用平台和机器上各种系统特性,包括操作文件、监听socket等等。先撇开这两个最大的依赖,我们看一下nodejs源码中的deps目录都有些啥?

上图便是Nodejs依赖的包,在官网我们可以找到里面一些依赖包的介绍:Dependencies

  1. http_parser: 顾名思义,是一个HTTP解析器,是一款由C语言写的轻量级解析器。因为该解析器设计成不进行任何系统调用或分配,因此每个请求占用的内存非常小。
  2. c-ares: 对于一些异步DNS解析,nodejs使用了该C库。在js层面上暴露出去的便是DNS模块中的resolve()族函数。
  3. OpenSSL: OpenSSL在tls和密码模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提供了经过严密测试的许多加密功能的实现,现代web依赖这些功能来实现安全性。
  4. zlib: 为了实现快速得压缩和解压缩,Node.js依赖于工业标准的zlib库,也因其在gzip和libpng中的使用而闻名。Nodejs用zlib来创建同步的、或异步或流式的压缩和解压缩接口。
  5. npm: 这个就不赘述了

其他几个没在官网提到的这里也说一下:

  1. acorn: 一款体积小但效率高的javascript解析器
  2. acorn-plugins: acorn使用的一些插件,从名称上来看,该版本的Nodejs支持bigInt特性、支持private类和方法特性等等
  3. brotli: 提供C语言版本的Brotli压缩算法实现。
  4. histogram: C语言版本实现高动态范围的柱状图,看了遍介绍,不知道为啥nodejs需要引用这个?
  5. icu: ICU(International Components for Unicode)是一套成熟并广泛使用的C/C++和Java库集合,为软件应用提供Unicode和Globalization的支持
  6. llhttp: 更加高性能可维护性更好的http解析器。
  7. nghttp2: HTTP/2协议的C语言实现,头部压缩算法使用了HPACK
  8. node-inspect: 该库尝试在新的V8版本下提供node debug命令。
  9. uv: Nodejs的一大精髓之一,提供Nodejs访问操作系统各种特性的能力,包括文件系统、Socket等
  10. v8: 将Js代码编译为底层机器码,这里就不再赘述

2、有了uv和v8,那nodejs自己做些啥?

因为是要面向Javascript开发人员,所以我们不可能直接上来就写C++/C代码,那么肯定需要一个东西去封装这些C++/C代码,并提供一套优雅的接口给开发者,于是Nodejs就是干这事的。一言以蔽之:

Nodejs封装了所有与底层交流的信息,给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接口定义。在不断升级v8和libuv的同时,依然能够做到接口的一致性,这个就是nodejs想要实现的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nodejs到底是怎么将libuv和v8封装起来并提供接口的?搞懂这一切之前,我们先看看Nodejs的目录结构,这个目录结构在后面的讲解中有用到:

nodejs源码有两个重要的目录:

  1. lib: 包含了所有nodejs函数和模块的javascript实现,这些实现都是可以直接在你js项目中引用进去的

  2. src: 包含了所有函数的C++版本实现,这里的代码才会真正引用Libuv和V8。

然后我们随便查看一个lib目录下的文件可以看到,除了正常的js语法之外,出现了一个在平时应用程序没有见到的方法:internalBinding。这个是啥?有啥作用?

我们的探索之旅便是从这个方法开始,一步步深入到nodejs内部,一步步带大家揭开nodejs的神秘面纱。首先我们要从nodejs的编译过程说起。

再讲编译过程之前,我们还得普及一下Nodejs源码内部的模块分类和C++加载绑定器两个概念。

2.1、Nodejs模块分类

nodejs模块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 核心模块(native模块):包含在 Node.js 源码中,被编译进 Node.js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 JavaScript 模块,其实也就是lib和deps目录下的js文件,比如常用的http,fs等等
  • 内建模块(built-in模块):一般我们不直接调用,而是在 native 模块中调用,然后我们再require
  • 第三方模块:非 Node.js 源码自带的模块都可以统称第三方模块,比如 express,webpack 等等。
    • JavaScript 模块,这是最常见的,我们开发的时候一般都写的是 JavaScript 模块
    • JSON 模块,这个很简单,就是一个 JSON 文件
    • C/C++ 扩展模块,使用 C/C++ 编写,编译之后后缀名为 .node

比如lib目录下的fs.js就是native模块,而fs.js调用的src目录下的node_fs.cc就是内建模块。知道了模块的分类,那么好奇这些模块是怎么加载进来的呢?(本文非讲解模块加载的,所以第三方模块不在讨论范围内)

2.2、C++加载绑定器分类

后面会有文字涉及到这几个概念:

  • process.binding(): 以前C++绑定加载器,因为是挂载在全局进程对象上的一个对象,所以可以从用户空间上访问到。这些C++绑定使用这个宏:NODE_BUILTIN_MODULE_CONTEXT_AWARE()来创建,并且它们的nm_flags都设置为NM_F_BUILTIN
  • process._linkedBinding(): 用于开发者想在自己应用添加额外的C++绑定,使用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CPP()宏来创建,其flag设置为NM_F_LINKED
  • internalBinding:私有的内部C++绑定加载器,用户空间上访问不到,因为只有在NativeModule.require()下可用。使用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INTERNAL()宏来创建,其flag设置为NM_F_INTERNAL

3、nodejs的编译过程

根据官网的推荐,源码编译简单粗暴:

$ ./configure
$ make -j4

我们可以从nodejs编译配置文件中提取出一些重要信息。

众所周知,Nodejs使用了GYP的编译方式,其GYP编译文件是:node.gyp,我们从该文件的两处地方获取到两个重要的信息。

3.1、node.gyp

3.1.1、可执行应用程序的入口文件

从该文件的target字段可以看到,编译之后会生成多个target,但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个target,其配置:

{
  // 定义的'node_core_target_name%'就是'node',
  'target_name': '<(node_core_target_name)',
  'type': 'executable', // 这里的类型是可执行文件

  'defines': [
    'NODE_WANT_INTERNALS=1',
  ],

  'includes': [
    'node.gypi'
  ],

  'include_dirs': [
    'src',
    'deps/v8/include'
  ],

  'sources': [
    'src/node_main.cc'
  ],
  ... ...
}

由此可知,整个node应用程序的入口文件其实就是node_main.cc

3.1.2、Nodejs源码中所有的js文件编译方式

编译文件的第二个target是libnode,它是将其余剩余的C++文件编译成库文件,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该target在编译之前有个action:

{
  // 这里定义的'node_lib_target_name'就是libnode
  'target_name': '<(node_lib_target_name)',
  'type': '<(node_intermediate_lib_type)',
  'includes': [
    'node.gypi',
  ],

  'include_dirs': [
    'src',
    '<(SHARED_INTERMEDIATE_DIR)' # for node_natives.h
  ],
  ... ...
  'actions': [
    {
      'action_name': 'node_js2c',
      'process_outputs_as_sources': 1,
      'inputs': [
        # Put the code first so it's a dependency and can be used for invocation.
        'tools/js2c.py',
        '<@(library_files)',
        'config.gypi',
        'tools/js2c_macros/check_macros.py'
      ],
      'outputs': [
        '<(SHARED_INTERMEDIATE_DIR)/node_javascript.cc',
      ],
      'conditions': [
        [ 'node_use_dtrace=="false" and node_use_etw=="false"', {
          'inputs': [ 'tools/js2c_macros/notrace_macros.py' ]
        }],
        [ 'node_debug_lib=="false"', {
          'inputs': [ 'tools/js2c_macros/nodcheck_macros.py' ]
        }],
        [ 'node_debug_lib=="true"', {
          'inputs': [ 'tools/js2c_macros/dcheck_macros.py' ]
        }]
      ],
      'action': [
        'python', '<@(_inputs)',
        '--target', '<@(_outputs)',
      ],
    },
  ],

从这个配置信息来看是说有个js2c.py的python文件会将lib/**/*.jsdeps/**/*.js的所有js文件按照其ASCII码转化为一个个数组放到node_javascript.cc文件中。

生成的node_javascript.cc文件内容大致如下:

namespace node {

namespace native_module {
  ...

  static const uint8_t fs_raw[] = {...}

  ...

  void NativeModuleLoader::LoadJavaScriptSource() {
    ...
    source_.emplace("fs", UnionBytes{fs_raw, 50659});
    ...
  }
  UnionBytes NativeModuleLoader::GetConfig() {
    return UnionBytes(config_raw, 3017);  // config.gypi
  }
}

这种做法直接就将js文件全都缓存到内存,避免了多余的I/O操作,提高了效率。

因此从上述配置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张编译过程:

好了,清楚了编译流程之后,我们再从nodejs的启动过程来分析internalBinding到底是何方神圣。

4、nodejs的启动过程

上一小节我们知道nodejs应用程序的入口文件是node_main.cc,于是我们从这个文件开始追踪代码,得到以下一个流程图:

其中标注红色的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里面有些知识和之前的那些文章可以联系起来,如果你阅读过耗时两个月,网上最全的原创nodejs深入系列文章(长达十来万字的文章,欢迎收藏)中列举的一些基础文章,看到这里,相信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觉知识点一下子都可以联系起来了,这就是系统学习的魅力~

回到上图,所有的线索都聚焦到了这个函数中:NativeModuleLoader::LookupAndCompile。在调用这个函数之前,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此时NativeModuleLoader是实例化的,所以其构造函数是被执行掉的,而其构造函数执行的只有一个函数:LoadJavaScriptSource(),该函数就是上一小节我们看到node_javascript.cc文件中的函数,于是我们有以下结论:

  • internal/bootstrap/loader.js是我们执行的第一个js文件

那么NativeModuleLoader::LookupAndCompile都做了些什么呢?

4.1、NativeModuleLoader::LookupAndCompile

它利用我们传入的文件id(这次传递的是internal/bootstrap/loader.js)在_source变量中查找,找到之后将整个文件内容包裹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函数,并追加进一些函数的定义(这次传递的是getLinkedBindinggetInternalBinding)以便在js文件中可以调用这些C++函数,然后执行该新函数。这个参数的传递是在上图中的Environment::BootstrapInternalLoaders函数中:

MaybeLocal<Value> Environment::BootstrapInternalLoaders() {
  EscapableHandleScope scope(isolate_);

  // Create binding loaders
  std::vector<Local<String>> loaders_params = {
      process_string(),
      FIXED_ONE_BYTE_STRING(isolate_, "getLinkedBinding"),
      FIXED_ONE_BYTE_STRING(isolate_, "getInternalBinding"),
      primordials_string()};
  // 这里的GetInternalBinding便是我们调用`getInternalBinding`执行的函数。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js可以调用C++函数的话,请参考这篇文章:《如何正确地使用v8嵌入到我们的C++应用中》
  std::vector<Local<Value>> loaders_args = {
      process_object(),
      NewFunctionTemplate(binding::GetLinkedBinding)
          ->GetFunction(context())
          .ToLocalChecked(),
      NewFunctionTemplate(binding::GetInternalBinding)
          ->GetFunction(context())
          .ToLocalChecked(),
      primordials()};
      ...
}

这个时候加载进loader.js之后,我们来看看该文件做了些啥?

4.2、internal/bootstrap/loader.js

这个文件非常特殊,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require关键词的js文件,它唯一使用的外部函数就是刚才提到的getLinkedBinding和getInternalBinding,这一点可以通过文件源码进行核实

该文件就是构建出NativeModule这么一个对象,里面有一些原型方法,最后返回这么一个数据结构:

const loaderExports = {
  internalBinding,
  NativeModule,
  require: nativeModuleRequire
};

在里面我们找到了internalBinding这个方法的原始实现:

let internalBinding;
{
  const bindingObj = Object.create(null);
  // eslint-disable-next-line no-global-assign
  internalBinding = function internalBinding(module) {
    let mod = bindingObj[module];
    if (typeof mod !== 'object') {
      // 这里调用我们的C++方法
      mod = bindingObj[module] = getInternalBinding(module);
      moduleLoadList.push(`Internal Binding ${module}`);
    }
    return mod;
  };
}

接着我们顺藤摸瓜,看上图的流程图的一个红色线,loader.js执行完后的返回值继续传递到了internal/bootstrap/node.js这个文件使用。

代码如下:

MaybeLocal<Value> Environment::BootstrapInternalLoaders() {
  ... ...
  // 这里的loader_exports便是执行完loader.js之后返回的值
  Local<Value> loader_exports;
  if (!ExecuteBootstrapper(
           this, "internal/bootstrap/loaders", &loaders_params, &loaders_args)
           .ToLocal(&loader_exports)) {
    return MaybeLocal<Value>();
  }
  CHECK(loader_exports->IsObject());
  Local<Object> loader_exports_obj = loader_exports.As<Object>();

  // 此时internal_binding_loader的值便是loader_exports.internalBinding,下面的同理
  Local<Value> internal_binding_loader =
      loader_exports_obj->Get(context(), internal_binding_string())
          .ToLocalChecked();
  CHECK(internal_binding_loader->IsFunction());
  set_internal_binding_loader(internal_binding_loader.As<Function>());

  // 注意这里的require是native_module的require,有别于第三方包的reuqire
  Local<Value> require =
      loader_exports_obj->Get(context(), require_string()).ToLocalChecked();
  CHECK(require->IsFunction());
  set_native_module_require(require.As<Function>());
  ...
}

MaybeLocal<Value> Environment::BootstrapNode() {
  ... ...
  std::vector<Local<Value>> node_args = {
      process_object(),
      native_module_require(),
      internal_binding_loader(), // 这个就是刚才的那个internalBinding
      Boolean::New(isolate_, is_main_thread()),
      Boolean::New(isolate_, owns_process_state()),
      primordials()};
  ... ...
}

该文件同理,也会注入isMainThreadownsProcessState以及processrequireprimordialsinternalBinding六个C++函数供js文件调用。

由此又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

  • js调用internalBinding => C++的internal_binding_loader函数 => js的internalBinding函数 => C++的GetInternalBinding函数

但是到这里,我们的问题还有一些没有解开,还需要继续深入。

4.3、GetInternalBinding

internal/bootstrap/node.js中,大部分都是给processglobal对象赋值初始化,按照上面给的结论,当我们调用internalBinding的时候,实际会执行的是GetInternalBinding这个C++函数。所以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的实现。

js调用C++函数的规则在如何正确地使用v8嵌入到我们的C++应用中文章中已经提及过,所以我们就不再赘述这个是怎么调用的,我们关注重点:

void GetInternalBinding(const FunctionCallbackInfo<Value>& args) {
  ... ...
  // 查找模块,在哪里查找?
  node_module* mod = FindModule(modlist_internal, *module_v, NM_F_INTERNAL);
  if (mod != nullptr) {
    exports = InitModule(env, mod, module);
    // 什么是constants模块?
  } else if (!strcmp(*module_v, "constants")) {
    exports = Object::New(env->isolate());
    CHECK(
        exports->SetPrototype(env->context(), Null(env->isolate())).FromJust());
    DefineConstants(env->isolate(), exports);
  } else if (!strcmp(*module_v, "natives")) {
    exports = native_module::NativeModuleEnv::GetSourceObject(env->context());
    // Legacy feature: process.binding('natives').config contains stringified
    // config.gypi
    CHECK(exports
              ->Set(env->context(),
                    env->config_string(),
                    native_module::NativeModuleEnv::GetConfigString(
                        env->isolate()))
              .FromJust());
  } else {
    return ThrowIfNoSuchModule(env, *module_v);
  }

  // 这里导出了exports这个变量~
  args.GetReturnValue().Set(exports);
}

这个函数又留给了我们一些疑问:

  • FindModule中的modlist_internal从哪里来?
  • native模块名称为什么还有名为constantsnatives的呢?

为了揭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往下深入。

4.4、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INTERNAL

这个时候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INTERNAL隆重登场,细心的童鞋肯定发现诸如src/node_fs.cc这种文件都是以这个宏定义结束的。

node_binding.h文件中可以找到其定义:

#define 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INTERNAL(modname, regfunc)                   \
  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CPP(modname, regfunc, nullptr, NM_F_INTERNAL

可以看到实际调用的是宏定义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CPP,只是将flag设置为NM_F_INTERNAL

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CPP宏定义则实际上调用了方法:node_module_register

node_module_register这个方法便是往全局的静态变量modlist_internalmodlist_linked两个链表挂载模块:

if (mp->nm_flags & NM_F_INTERNAL) {
    mp->nm_link = modlist_internal;
    modlist_internal = mp;
} else if (!node_is_initialized) {
  // "Linked" modules are included as part of the node project.
  // Like builtins they are registered *before* node::Init runs.
  mp->nm_flags = NM_F_LINKED;
  mp->nm_link = modlist_linked;
  modlist_linked = mp;
} else {
  thread_local_modpending = mp;
}

于是modlist_internal就是一个链表,里面链接着所有内建模块,所以上面的GetInternalBinding方法是这样的一个执行逻辑:

上图中的那些internalBinding的调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模块名,其中就有我们刚才问到constantsnatives这两个特殊的模块名。

这样,上面的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问题真的全解决完了吗?如果仅仅是单纯地编译文件的话,这个NODE_MODULE_CONTEXT_AWARE_INTERNAL是不会被调用的,那么哪里来的调用node_module_register

🙆,就欣赏你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最后的这个问题,连同整篇文章的一个总结性的流程一起释放给大家,算是个大彩蛋~

4.5、终极大图

上图便是一个完整的nodejs和libuv以及v8一起合作的流程图,其中有一个点解释了刚才的问题:什么时候把所有内建模块都加载到modlist_internal的?答案就是nodejs启动的时候调用binding::RegisterBuiltinModules()

至此,按理说整篇文章是可以结束了的,但为了巩固我们之前的学(zhuang)习(bi),我们还是决定以一个例子来看看之前在如何正确地使用v8嵌入到我们的C++应用中文章中讲的那么多理论,是不是在Nodejs源码中都是对的?

5、举个🌰(彩蛋~)

假设有这么一个index.js:

const fs = require('fs')

module.exports = () => {
  fs.open('test.js', () => {
    // balabala
  })
}

当你在命令行敲入node index.js回车之后,会有哪些处理流程?

这道题真的太TMD像“当你在浏览器输入某个url回车之后,会经过哪些流程”了。还好,这不是面试(很有可能会成为面试题哦~)

大家一看也就是两三行代码吗?但是就这么简单的两三行代码,可以出很多面试题哦~比如说:

  • 为什么这里require可以不用声明而直接引用?
  • 这里的module.export换成exports可以吗?
  • fs.open是不是有同步的方法?
  • fs.open可以传值指定打开模式,请问这个“0o666"表示什么?
  • fs.open底层调用了uv_fs_open,请问是在libuv主线程中执行还是另起一个线程执行?

还有好多题目可以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想要更多问题欢迎留言(😏)

今天我们重点不在这些面试题,而是验证C++代码是不是如之前文章写的那样。我们一行一行解析过去(不会太深入)。

5.1、require('fs')

当你require的时候,实际上nodejs不直接执行您在js文件中编写的任何代码(除了上面提到的internal/bootstrap/loader.jsinternal/bootstrap/node.js)。它将您的代码放入一个包装器函数中,然后执行该包装函数。这就是将在任何模块中定义的顶级变量保留在该模块范围内的原因。

比如:

~ $ node
> require('module').wrapper
[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
  '\n});' ]
>

可以看到该包装器函数有5个参数: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所以你在js文件中写的那些require、module.exports其实都是这些形参,而不是真的全局变量

更多细节就不展开了,要不真的就说不完了~

5.2、fs.open

open的js文件就不关注了,最终是调用了:

binding.open(pathModule.toNamespacedPath(path),
               flagsNumber,
               mode,
               req);

接着我们跳到node_fs.cc中,一步步校验之前的理论。

5.2.1、Initialize

还记得上图中那个终极彩蛋里,当调用internalBinding的时候,是会初始化对应的内建模块,也就是调用其初始化函数,这里便是Initialize函数。

这个函数一开始便是给target设置method,比如:

env->SetMethod(target, "close", Close);
env->SetMethod(target, "open", Open);

那么该方法最后都是调用了that->Set(context, name_string, function).Check();,这个是不是和我们在如何正确地使用v8嵌入到我们的C++应用中中的第二小节2、调用 C++ 函数讲的一模一样?

接着开始暴露FSReqCallback这个类,这个在fs.js文件中有调用到:

const req = new FSReqCallback();
req.oncomplete = callback;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如何正确地使用v8嵌入到我们的C++应用中中的第三小节3、使用 C++ 类的知识了:

Local<FunctionTemplate> fst = env->NewFunctionTemplate(NewFSReqCallback);
fst->InstanceTemplate()->SetInternalFieldCount(1);
fst->Inherit(AsyncWrap::GetConstructorTemplate(env));
Local<String> wrapString =
    FIXED_ONE_BYTE_STRING(isolate, "FSReqCallback");
fst->SetClassName(wrapString);
target
    ->Set(context, wrapString,
          fst->GetFunction(env->context()).ToLocalChecked())
    .Check();

完美契合了之前讲的那些理论知识。

接着我们看看是如何使用libuv的

5.2.2、Open

异步调用统一封装了一个叫做AsyncCall的函数,它又调用了AsyncDestCall

AsyncCall(env, req_wrap_async, args, "open", UTF8, AfterInteger,
              uv_fs_open, *path, flags, mode);

之后的调用依旧按照我们之前在fs.c提供的示例一样,只是为了封装,将很多东西隐藏起来,阅读起来比较费劲。

到这里,💐你完成了本篇文章的阅读,也感谢你的耐心让你又掌握了一块知识,还没读懂的话,点个收藏,以后遇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参考参考~

感恩~

参考

  1. Internals of Node- Advance node
  2. 结合源码分析 Node.js 模块加载与运行原理

公众号关注一波~

微信公众号

关于评论和留言

如果对本文 nodejs是如何和libuv以及v8一起合作的?(文末有彩蛋哦) 的内容有疑问,请在下面的评论系统中留言,谢谢。

网站源码:linxiaowu66 · 豆米的博客

Follow:linxiaowu66 ·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