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年的Landing历程

发表于 2021-03-14
更新于 2024-05-23
分类于 生活随笔
阅读量 143
字数统计 4519

Hi,好久不见。自从”嫁入“了阿里巴巴,生活节奏真的变得不一样了。好久对外输出任何文章了,入职一个月的时候还留存了一篇,以示开始了阿里巴巴的生活。

而今,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快入职一周年了。这一年来,前面大部分时间在忙着适应阿里的工作,然后越到最后,自己越开始焦虑,我入职阿里一年了,有了哪些成长?学到了些什么呢?因此,我需要停下脚步,好好整理这一年来自己过的点滴。

前几天刚写完自己年度绩效,完整地回顾了自己一年来参加的项目,把这些项目串起来的话,用下面这个图可以表示一下:

我从4月2号入职,刚好躲过了愚人节,躲过了阿里财年的结束,日子刚刚好,“好日子”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1、第一阶段:适应迷茫阶段(4-7月)

一入职后因为是以Nodejs方向来的,在面试的时候也明确说了入职后会做系统架构和横向建设方面的工作,我在入职前也是充分YY了一下,将来会做些啥,但是往往结果出人意料,进来第一个项目也是到目前还在做的一个项目-构建同城零售的搭建系统。好家伙,搭建系统是啥玩意?以前在社区很少听过诶(后来就知道了搭建系统是目前阿里很多H5和小程序页面生产的一个工厂,基于模块开发的形式可以快速生产页面)。因为进来后,这个系统已经完成了基本功能了,也就是已经基于集团的底层搭建做好了封装和前台页面展示,参与开发的人有3个,一个Nodejs(之后这个童鞋在我来了两个月之后离职了),两个前台。我进来之后,那肯定是先熟悉熟悉系统。还好,都是js语言,就是框架变成了midway,还好midway的风格和我上一家公司或者说是nest.js类似,上手轻而易举呀。哐哧哐哧地就把整个系统的一个脉络理清楚了,程序都是想通的,在技术上就这么快速地适应了。但是我把这个阶段定义为适应迷茫阶段,为啥在这个阶段还是会迷茫呢?

答案是:技术好理解,业务不好理解呀,每当别人讲个听不懂的术语,我就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接话。对于一个新员工,进入大厂,真的最难搞定的就是各种业务术语或者是技术术语。什么O2O、B2C、什么代售、寄售、经销,什么大促、导购栏目、Icon、豆豆、什么招商、盘货、选品?很多很多业务上的术语会把你整趴下。其实除了业务术语,技术上的术语或者系统也是让你摸不着头脑,涉及内部项目就不多说这些系统名称了,难怪内部技术网站有人还特意整理了一份很全的技术术语缩写表,20年的技术沉淀,来来去去多少系统。

因此,在适应这个搭建系统的同时,开始地了解猫超业务的一个形态,了解大促营销,包括运营、产品、测试的一个工作流,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大促营销团队,那会刚好赶上她们开始筹备618大促,于是就了解了什么是皇帝位、太子位、海景房等等这种在页面上布局的一些概念。也知道了什么是极致单品,什么是独家货品、新品等营销概念。

整个经历下来,算是对猫超大促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同时也看到了运营在搭建系统上操作的频繁密集度。然后经历第一次大促值班,大家那个通宵兴奋劲,终于见识了一把,唯一吐槽的就是值班夜宵好像没有外界吹的那么好。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最让我心烦的,那就是在Nodejs上对接各个第三方系统。这个是我最吐槽的一个,因为我进来的时候,搭建系统是团队第一个像样的Nodejs系统中后台,所以以前对接的经验不存在的。于是我真的是一个个地与别人的系统对接,看文档,加答疑群,找人,终于才慢慢地把搭建系统的很多底层能力做起来,自己也终于在试用期答辩的时候可以吐槽了一把。

过完了618,很快就是我的试用期答辩,精心准备了答辩PPT,把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写到了PPT里面,在这么三个月内,从搭建环节到C端页面渲染,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装X似的画画技术架构图。整个阶段一直都是在学习和适应中。这个阶段没有别的前端新知识输入,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社区的前端新闻,也没有输出一两篇技术文章。

2、第二阶段:深入理解阶段(7-11月)

有了前期的学习,再加上自己也主动去做一些C端模块,参加一些业务需求项目的开发,用Rax开发一个个模块还是挺有意思的。搭建系统创新之处除了可以快速的把一个页面用模块搭建起来,更重要的是模块的数据投放,这块做得真是有意思。以前传统的页面的数据可能需要有一个中后台来配置数据,但是搭建系统不需要这么一个中后台了,它直接根据你模块定义的数据配置生成表单,然后再结合排期、定投、赛马、过滤等概念,把一个模块的数据完整地从后台取回来。然后网关和C端再紧密配合,把页面渲染和数据的获取整合一起,这样一个完整地页面就这么快速产出了,而且性能还不错。

所以我慢慢发现搭建系统很有意思,在上面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很多。自己也从一开始的浅尝辄止似地提提小需求开发,到后面慢慢地提出一个个大功能开发。自己也不断地思考搭建系统上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是我们自己思考呢?没有产品吗? 是的,没有产品、没有测试,只有我们!

需求自己想,功能自己设计,代码自己开发,产品自己测试,完完全全地往“复合型人才”发展? 好吧,借用一下目前TL的一句话:“没有产品经理,难道我们就做不出一个好的产品吗?”(不是和产品经理抬杠哈~~)

于是我们不断地往搭建系统的操作体验、SOP、交互、业务需求、稳定性上挖掘需要做的事情,慢慢地把搭建系统完善起来。期间我们设计的产品技术方案不下10篇,输出的代码不少于三万行。

3、第三阶段:游刃有余阶段(11月-3月)

好了,一个中后台系统的演变之路都是越来越复杂,没想到搭建系统来得比我想象中快。自己在平时开发的时候也慢慢地发现这种迹象,于是作为一个正经的前端er,是不能看着自己的系统变成一个“臃肿不堪”的大胖子的。因此我对搭建系统开始动刀,这次我并没有说用社区微前端的这些概念,我是利用插件模式和扩展组件方式,把搭建系统的核心保留下来,其他和业务定制相关的所有搭建都沉淀到插件和扩展组件中去,再结合serverless,把Nodejs的代码也瘦身下去,整个系统的代码和构建速度一下子就提高上去了。

除此之外,前端很多冗余重复的代码也会后续进行优化,总之,把一个中后台系统精简的方式有千千万万中,我只选择了适合我的那一种。

在这个阶段还发生了一件事情,TL觉得我们几个在搭建系统的发展上速度太慢了,而且也没有给搭建系统带来更多核心能力,于是就单独安排了TL的得力干将,充当该系统的PM。不得不说,老阿里人的做事确实很有一套,除了项目管理和一些想法上的创新,在做事和协作上,我也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高手。PM善于和产品、运营沟通交流,想法也很活跃,不像我们之前都是闷声做事情。在PM的带领下,整个产品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上,开始融入了PM的很多很有见解的想法,搭建系统也变得意义非凡。好的产品还得有好的架构支撑,还好之前提到的整个架构的升级,发现竟然可以完美支撑整个产品的一个未来走向。

好了,以上三个阶段便是我在阿里一年来的一些点滴总结,谢谢大家能够看到这里。接下去我抛开这些工作,再讲讲我现在对阿里的一些想法吧。

4、我对阿里的一些想法

大家也知道,最近唱衰阿里的人很多,尤其蚂蚁暂缓上市之后,我也不能从大的方向上来谈,毕竟学识不够,只能简单地说,阿里20年风风雨雨,以前其实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但都可以走过来,所以目前的这些形势其实不算啥的。这么一年待下来了,有些关于团队、关于招聘的话,我想说一下。

从百阿开始到结束,期间出现最多的便是“阿里人”这三个字,马老师也说过,没待满三年的童鞋不能叫做阿里人,那么我入职一年来,其实一直在观察,什么才是阿里人?阿里人具有哪些特性呢?

直到后面合作的PM,她在阿里待了8年了,算是老阿里人了,从她身上,我明显看到了阿里人的风格:可以从产品、业务的全局观下,结合技术的角度,把一件事从无到有拱下来,并拿到对应的结果。

这个就是我从这位PM身上看到的。 要有团队组织能力,能够清楚知道团队每个童鞋的优势在哪里,能够把一群有优势的童鞋组织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 要有协作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协助产品、运营、视觉、测试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形成互补闭环 要有实际行动力和规划能力,能够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拆分,变成一个个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并找到对应的人去完成 要有对比和全局的能力,能够按照Smart原则来定义自己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把事情横向对比,比比集团其他团队,比比社区解决方案,不能因为要做而做,而是要知道为什么做?做了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到了自己的这个年龄,除了代码之外,也许需要培养更多做事的能力,所以最后的这几个月的合作,让我受益匪浅。

在阿里当TL,压力也确实很大,除了管理团队,还需要把上级老板的事情分解下来,还得给团队制定愿景、任务、OKR等。平时还得时刻体验关注团队的产品,对产品和视觉交互严格把控。得深刻了解自己团队的整体布局,得清楚事情来的时候需要有谁去做。这些能力都是慢慢培养的,在阿里把一个P7培养到P8,带上团队,付出的确实不是一点点。

最后说一下招聘的事情,阿里的招聘其实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想法,TL会清楚知道自己团队的短板,需要什么样的人进来。在简历评估上,会关注那些在工作中有自己想法、创新,能够推动事情落地的人,也能够清楚看到业务的痛点,改变现状,积极主动。因此除了技术能力扎实之外,在这方面表现好的童鞋,会优先进入考虑的范围内。所以,我入职之后,一直在招聘,简历筛选了估计不少于几百封了,往往那些没有简单罗列项目的候选人,面试通过的几率更大,也就是说在简历中挑一两件重要的项目说,能够代表你自己实力的项目说就行了,能够描述清楚你在项目中的角色以及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体现合作、积极主动的事情来会更加好。

5、我的未来

老实说,这么一年下来,其实很少去接触或者学习新知识,在对社区的关注上也弱了很多,github上也很少再有什么新的动态,文章也都没有了。来了阿里一年,这样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所以回到初心,我到阿里是为了什么?作为一名码农,技术的提高肯定是大家都会想到的一个方向,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我的想法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我这个年龄,也许技术的继续提高不再是专注于某个方向的提高,而是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视角,把思路打开,可以看到前端和Nodejs端的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然后了解、学习、吃透,以在某个时候可以将这些进行融会贯通,并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和方案的实现。

另外一个需要学习的地方就是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找场景,找想法,并与之落地。这种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规划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对业务和产品的前进方向有很深的理解了。

最后欢迎一起探讨,关于前端、招聘、Nodejs、职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公众号关注一波~

微信公众号

关于评论和留言

如果对本文 阿里一年的Landing历程 的内容有疑问,请在下面的评论系统中留言,谢谢。

网站源码:linxiaowu66 · 豆米的博客

Follow:linxiaowu66 · Github